李嘉诚家宴全曝光!再牛的家业传承都抵不过这四个字

最好的家教莫过于这四个字,


再牛的家业传承也都抵不过这四个字:


言 传 身 教


小编今日梳理的中外名门望族的家业传承,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谓一个子女,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能有多大的福报,多来自于这个族群的“德行”,无他。


你我共勉。


曾国藩: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两百多年来,曾氏家族长盛至今,八代人之中无一“败家子”,而且,名望子孙辈出,多达240余人,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华夏望族。


说起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曾国藩可谓起着决定性作用。清史专家张宏杰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曾国藩家书的成功,另外一个是曾国藩对后代的职业选择: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什么是君子呢?“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即不管是富还是穷,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


这就是当时曾国藩眼里的成功,也是他确立的第一家风,注重品德教育。因此,曾氏后人的特点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别多,不少人还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



1.jpeg


▲ 曾国藩兄弟后裔部分杰出代表一览表。 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  刘建海 图


康百万:忠厚留有余

 


2.jpeg



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河南巩县的康氏家族却延续了400年,确切地说,康氏家族自第六代康绍敬于16世纪嘉靖年间在康店村建立起第一家小店开始,截止到18代康庭兰,中国土改运动开始为止,一共传承12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长寿的家族企业。


康家崇尚耕读,康家子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对选定的接班人,可以跟随在父亲的左右,通常都是父亲耳提面命,言传身教。


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是:“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


中华名匾之一的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的镇园之宝,《留余匾》中写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转译为现代的话语,就是在四个方面要留有余地:


1、不要把机巧使尽,要给自然界留有余地;


2 、不要把俸禄用尽,可以适当回报国家;


3、不要把财物占尽,应当拿出部分与乡里百姓分享;


4、不要把富贵享尽,应给后代子孙留下生存发展的基础。


“留余”文化是统领康百万家族400年的灵魂和核心,是康家的做人之道。“留余”的意思就是有所节制,适当获取,要保留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能力。


柳传志:正直,且要懂得融通



3.jpeg


亦师亦友父子情。柳传志的言传身教之法让人动容。


“我和他们30%是朋友,30%是同学,40%是家长。”谈到父子关系,柳传志如是说。


为了劝儿子柳林戒烟,柳传志因理解戒烟的难处,只撂下了一句话:你要能把烟戒了,我高看你,我觉得你了不起。后来柳林自己就真的把烟戒了。


在儿子婚礼的致辞中,柳传志曾这样嘱托柳林:


在我们大家庭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尊者,那就是我的父亲。


由于柳林在家族中独苗单传的特殊位置,也由于柳林孝顺善良的性格,爷爷奶奶对他的成长高度关注。


在他结婚的重要时刻,我要对他讲的一句深刻的话,就是我父亲送给我的一句话,转送给柳林。


我十七岁高中毕业的时刻,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发生过一个突然的变故,我曾受到重重的一击,我被完全打懵了。


在这时候,父亲和母亲一起和我谈了话。


父亲说:“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父亲的话让我无比温暖,在我的一生中经历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我父亲的这句话,让我直面任何环境坦荡应对。


今天,当我要把这句话转送给儿子的时候,我想加一点补充。


正直两个字本身它含了忠诚坦荡、光明磊落等多种真善美的内涵,我想加的半句话是“懂得融通”,也就是说“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


三十多年前有一个电视剧叫阿信,电视剧的开头就是在日本的高速列车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带她的孙子看她创造的产业帝国。我正殷切地盼望着这一天!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培养了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谈到父亲,女儿柳青曾这样说道。


李嘉诚:事业再成功也弥补不了教子的失败

 

▲ 对待家人的态度,显示一个人真实的人品。李嘉诚定下规矩:虽然工作忙碌,但是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定会一起吃饭。


李嘉诚曾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其清醒而又绝情的教子之道,让人敬佩。


带儿子挤巴士


李泽钜和李泽锴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而是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


“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李嘉诚这样向他们解释道。


教孩子学会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李嘉诚曾说过:对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们成人后,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做成功的人,必须学会正确的处世哲学。


小儿子李泽锴曾说:“我从家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


李嘉诚常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其他所有基础条件齐备的时候,就必须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守信用,是我的第二生命


李嘉诚的儿子曾被绑架,但是10年后才被警方知道,这10年内,李家人从来未向外人谈起此事。只到悍匪张子强在试图绑架澳门赌王被大陆警方逮捕,在审批张子强的时候,警察问你做得最大的一单是什么?张回答:10年前,找李嘉诚要了10亿!李嘉诚当场答应了!


为何李嘉诚不报警,记者问李嘉诚,李嘉诚说:当时和张先生谈得非常友好,答应不报警,所以就坚决不报警。


李嘉诚说,守信用是我的第二生命!


记者问李嘉诚,你会恨张子强吗?


李回答:我经常教育孩子,要有狮子一样的雄心,还要有菩萨一样的善心。我怎么会恨张先生呢?


李嘉诚的守信用,不仅救了孩子的命,也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教育!


罗斯柴尔德家族:坚定祖先信仰,有好运



4.jpeg



罗斯柴尔德,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迈耶·罗斯柴尔德。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


传承260年而不衰,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而不倒,被誉为这个星球最古老、最神秘的财富家族。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


团结


家族族徽设计是一只大手抓着五支箭的形象,蕴意是一支箭很脆弱,而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家族创始人迈耶在遗嘱中写道:“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团结友爱,不得勾心斗角。”他曾反复叮咛五个儿子:“只要团结,世上就没人能战胜你们。”


金钱


没有人能阻挡罗斯柴尔德追逐财富的脚步。他们说:“赚钱,获得影响力,是我们家族的信仰!”德国诗人海涅不无奉承地说:“如果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 那罗斯柴尔德就是它的先知。”


和有影响力的人交往


罗斯柴尔德祖训中有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一直以来这个家族都与皇室 或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由早期提供借贷到后来的顾问咨询,他们的一大半收入都来自各地政 府。


信仰


在犹太商人中,因财富和权势放弃犹太教信仰的人比比皆是,然而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中却从未出过叛逆者, 即便遭受苦难与折磨也不曾动摇,在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的萨洛蒙认为,坚持祖先的信仰,牢记自己“同一信仰的贫穷同胞”,不仅能证明自己对好运的感恩之情,也能让好运持续下去。


洛克菲勒家族:你没有权利当穷人

 


5.jpeg



标准石油公司、大通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在“9 11”中倒塌的世贸大楼……翻开美国史,洛克菲勒家族无处不在。从洛克菲勒家族神话的创始人约翰·戴·洛克菲勒算起,这个美国首屈一指的财富家族已经繁盛了六代。


没有权利当穷人


作为家中长子,约翰·D·洛克菲勒 16岁时挑起养家的担子。但在他少年的发财梦中,金钱不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让家人过上富足无忧、有尊严的生活,还能让生命、爱情、亲情更加厚重和更有价值。因此,他主张在方法正当的前提下,人人都该努力挣钱。


他写信教育儿子小洛克菲勒“我应该是富翁,我没有权利当穷人”,鼓励他追求财富。他告诫小洛克菲勒,苦行僧的生活不可取,“财富是神的赐予,我们只能去信任并接受他,而不能置之不理”,但不能在有违上帝的情况下赚钱,必须抵挡财富的诱惑,才能获得创富的成功。


节俭


家族节俭的因子来源于约翰·D·洛克菲勒的母亲阿莱扎这位勤俭持家的女性。在母亲的熏陶下,洛克菲勒从小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从不向母亲索要零花钱的他,在12岁的时却攒了24.7美元的“私房钱”,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五口之家半月的生活开支。


此外,阿莱扎还交给了洛克菲勒另一个节俭的秘诀:该花的一分不能少,不该花的每一分都要让它待在能产生效益的地方。在母亲的引导下,洛克菲勒将这笔钱中的8.2美元从市场上购买了小鸡仔喂养,最后赚回12美元。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李嘉诚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