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校友从四面八方回汉 助力武汉大城崛起

28日中午,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宏祥从北京赶到武汉;下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上海申迪集团党委副书记马咏华赶来;傍晚,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袁仲荣抵达武汉;深夜,中国农业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到汉……
这些人都有个共同身份——华科人,他们都为29日盛会而来。29日,“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暨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届校友企业家论坛将在汉召开。
  丁宏祥告诉记者:“资智回汉是很高明的一招,把我们校友都调动起来了,大家响应得也很热烈。”他笑称此次盛会仿佛过节,“校友们确实反应很热烈,无论是从情感的角度还是从理性的判断上,武汉都到了投资的战略机遇期。”这在华科创业企业家群落间口耳相传,应者云集,“29日你将能看到,我们会以华中科大人的方式助力武汉的大城崛起”。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未来将有逾70亿元的投资

1.jpg


周云杰
  武汉未来发展格局大,城市充满朝气和活力。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27日晚上赶来武汉,第一时间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感受。他透露,海尔集团十分看重武汉的发展机遇,未来将大幅增加在武汉的投资。
  周云杰是山东莱州人,1988年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海尔工作。
  他告诉记者,他这次走进武汉时,发现这里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充满朝气,到处都是充满活力的景象”。“这次我来汉参加校友企业家论坛,深深感受到武汉城市发展格局的大变化”,周云杰说,政府干部亲自到机场迎接,他们对人才、企业家的感召用最朴实的行动来传达。他说,海尔已在武汉有3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这次回来,他还将前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陂区、蔡甸区进行项目洽谈和交流,未来将加大对武汉的投资,预计会对70多亿元的各类合作项目进行落实。
  “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是一个城市发展大格局的创新举措”,在周云杰看来,这一人才创新思路将使武汉的科研、高校等资源变得更加强大,从而带动城市产业布局、城市创新活力再攀新高。(记者陈诚)
  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履职尽责做好“招才大使”

2.jpg


陈宗年
  28日下午,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抵达武汉准备参加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届企业家论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履职尽责做好武汉“招才大使”。
  今年4月,陈宗年被授予武汉首批“招才大使”,新职上任不到两个月,他再次来汉尽心尽责招才引智引资。
  陈宗年是华中科大校友,1986年从该校计算机外围设备专业毕业后,便一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工作,2001年陈宗年与五十二所的28名骨干共同创办海康威视,就在此时,华中科技大学的三位校友陈宗年、龚虹嘉、胡扬忠在杭州西湖边“三结义”。龚虹嘉对尚在初始阶段的海康威视投资占股,并出任副董事长;胡扬忠出任总经理;陈宗年任董事长。
  目前,海康威视已是全球安防领域的领军企业。也因校友间结下的情谊与信任,这三位华科校友在公司的结构十多年不曾改变,海康威视被誉为“华科合伙人”的样本。此次,龚虹嘉也将作为重要嘉宾来到武汉,这两位华科合伙人将共同为武汉发展建言献策。
  陈宗年说,海康威视将加速对武汉基地的投资建设,他将履职尽责让更多与武汉结缘的校友了解现在的武汉,为现在的武汉投资出力,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宏祥:校友将一起公布和签约项目

3.jpg


丁宏祥
  “资智回汉是很高明的一招,把我们校友都调动起来了,大家响应得很热烈。”28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宏祥一走出天河机场,就激动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一次大家回来,将要用华中科技大学人的方式助力武汉大城崛起。
  丁宏祥是华中科大校友企业家协会会长,该校管理学院1986级校友。他上一次回武汉也是为了“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回来筹备企业家论坛。他认为,校友资源是一个生态链,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从中发现不少的商业资源。
  丁宏祥心情不错,“这次回来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响应‘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专门召开的企业家论坛。华科系投资家很多在武汉都有投资项目或分公司,也有很多感兴趣的项目,在论坛现场,校友们的主要项目会一起公布和签约”。
  “这些天挺忙但挺开心,接了很多校友和朋友的电话,反应很热烈,武汉确实到了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无论是从情感的角度还是从理性的判断上,武汉都到了投资的战略机遇期”。
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马咏华:行业众多隐形冠军将齐聚武汉

4.jpg


马咏华
  28日下午,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华中科大校友马咏华一飞到武汉天河机场,就直接奔赴武汉洲际酒店参加华中科大校友会闭门会议,他告诉记者,他就是武汉黄陂人,来武汉,是真正的“回家”。
  马咏华曾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MBA社会导师,他认为企业家是时候走到社会前台,他认为企业家要有情怀、规则意识、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他曾任华中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华科校友极其低调,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华科人身影,就连做照相机闪光灯,都有华科校友做成了全国第一。第十届校友企业家论坛‘回家’,向这些极少‘出门’的华科系企业家发起集结号,如一些央企老总级人物,还有一些公司市值几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老总,细分行业里的隐形冠军”。同时,有许多校友企业家创业发家都是靠校友投资,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华科创业企业家群落。
  马咏华说,大家齐聚武汉,都是感觉到了武汉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他说,看武汉大有作为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挡也挡不住。同时,大家对武汉都有着特殊的情感,情牵一线,纷纷“飞”回。
长安私人资本创始合伙人屈向军:为武汉成为经济发展高地添彩

5.jpg


屈向军
  28日上午11时,长安私人资本创始合伙人屈向军抵达武汉,赶赴参加当天下午母校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的庆典活动,“是校友会的事,特意赶来武汉参加。”
  屈向军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是该校85级经济系技术经济专业毕业生。合伙创办的长安私人资本是国内最早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资深业者之一,拥有17年的专业股权投资经验,曾主持逾20个直接投资项目,涉及金融服务、制药、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从事股权投资业务,是我国私募基金的先驱者之一。
  “仅仅是作为校友回母校作交流,这次不代表公司。”屈向军十分低调,“明天参加完活动还要马上赶到上海去看个项目。”
  “再繁忙也要参加校友会的活动。”屈向军一直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里的积极分子,经常参与组织和出席母校在全国举办的各类校友活动。他说,武汉以独特的科技人才优势驱动城市发展,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而言,用好人才政策是率先实现崛起的关键,希望能够为武汉成为内陆经济发展高地添彩。
  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母校应像斯坦福成为城市双创核心

6.jpg


黄晓庆
  27日深夜抵汉的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28日下午又赶赴母校参加Dian团队15周年的活动,“我是Dian团队的导师”。
  黄晓庆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82届电信系毕业生,也是该校自费留美第一人,回国后他成为国家“千人计划”首批特聘专家,后创立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今年年初,达闼科技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1亿美元,由软银集团、富士康集团等共同投资。
  “在中国移动时,我就非常‘刻意’招聘华科学子,因为他们实干且能干”,创业后,他的企业里也有许多华科人,“新的时代背景下,华科学子应成为创业公司的灵魂,成为新兴产业崛起的引擎。”目前他几乎每年都要回汉,“华中科大应像斯坦福一样,成为城市创新创业核心。华科与斯坦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斯坦福大学的学子有互相帮助创业的传统。这样校友之间互相帮助,很容易形成一种学校创业的群体性崛起,咱们的学子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实现抱团创新及创业”。
  “我对武汉有很深的感情,且有些预期”,他说,“未来或会考虑围绕学校的研发,结合机器人安全和机器人大脑的开发主题,在人工智能、智能医学等方面展开合作”。
嘉道私人资本创始合伙人龚虹嘉:留汉大学生也会打造硅谷般业绩

7.jpg


龚虹嘉
  华中科大校友、嘉道私人资本创始合伙人龚虹嘉,集创业者、投资人、被投资人角色于一身。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上海联创称龚虹嘉为“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1988年,龚虹嘉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和香港等地从事产品和技术工作。1994年年底创立德生公司,德生现在已成为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此后龚虹嘉先后15次投资创业。
  龚虹嘉认为,要想实现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首先要让那些在读的学生留在武汉,武汉要有一些吸引他们的好的企业和巨头,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优势条件。另外要有一些具备创新意识的内生性的团队,为大学生创业做好榜样。利用这些好的企业和公司的这种招聘环境,同时也吸引一些好的外来企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好的竞争优势,这样他们工作几年之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具备了一定的资智,再进行创业会更容易,相信他们也会打造出像硅谷那样的业绩。
  龚虹嘉一直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活动,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年轻的校友有更大爆发力。(记者汪文汉 实习生张旋)
  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王晓鹏:解决武汉无现金支付的后顾之忧

8.jpg


王晓鹏
  王晓鹏2003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BATH大学。2010年归国创办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拓展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带领释码团队研发出近50项专利成果。现在王晓鹏主要从事虹膜支付领域、虹膜数据库、虹膜手机等方面的应用和开发,领先世界水平。
  “不用卡,只扫一扫眼睛的虹膜就可识别支付”,王晓鹏介绍,传统的证件、照片、人脸、指纹识别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虹膜识别不需要人体直接接触、精度更高、且极难被复制,在识别和加密方面均安全性更高。
  王晓鹏透露,这次回来将投资1000万在武汉成立华中区域分公司。把武汉打造成中国第一个虹膜识别和虹膜识别为核心的数字ID城市和数字信息管理城市,基于虹膜产生的无现金应用,以后老百姓出门就可以用眼睛刷一下进行支付,“从而解决武汉无现金支付的安全后顾之忧,期待这一技术在武汉不断生根发芽”。
  王晓鹏希望虹膜技术作为中部的数据中心服务于湖北并波及更大的范围,虹膜数据库对于城市的建设很有必要,涉及城市诚信建设等很多方面,他希望把它做好,作为一个创新示范基地并推广出去,响应“资智回汉”。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